天然沸石粉為Na、Ca等金屬離子的含水鋁硅酸鹽礦物。Na、Ca、Al、Si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是很豐富的,它們均為主要的造巖元素,所以天然沸石粉應該是比較常見而且分布比較廣泛的造巖礦物。 在巖漿作用過程中,初因溫度較高,巖漿以SiO4為主。它是弱酸,不能和強堿性的陽離子K+、Na+結合,而只能與堿土金屬族的Mg2+和Fe2+結合,所以早形成由 Mgsio4和 Fesic所構成的橄欖石和由 Mgsio3和 Fesic3構成的輝石。隨著溫度降低,出現Si4OR1和Si2O-,酸性增強,可與堿性較強的K+a+、Ca2+結合形成角閃石和云母。當巖漿中出現硅鋁酸根后,由于它是一種較強的酸,故能與堿金屬K+、Na+和堿土金屬Ca結合形成各種長石。所以,在巖漿作用階段幾乎沒有天然沸石粉的出現。
天然沸石粉礦床的分類根據礦床的成因,沸石礦床分為內生沸石礦床和外生沸石礦床兩大類型。內質條件下,一般不能形成大規模的單礦物的大型礦床,內生成因的沸石為低洼沸石。其工業意義尚待進一步研究。外生沸石礦床,產于沉積巖中的沉積巖型沸石礦床,常常形成大型工業礦床,具有很大的工業價值。外生沸石礦床類型很多,分類的方法也不一致,獨聯體國將沉積巖中的沸石礦床,根據形成條件、成分、以及與一定巖石組合共生等特點。
外生天然沸石粉礦床類型很多,分類的方法也不一致,獨聯體國將沉積巖中的沸石礦床,根據形成條件、成分、以及與一定巖石組合共生等特點,劃分為2個類型:
1)沉積成巖型此類型沸石屬高硅沸石,主要為斜發沸石、絲光沸石,它們分散在白堊紀和早第三紀的正常海相條件下形成的沉積巖中如細粒砂、硅質粘土、蛋白土、碳酸鹽類巖石和磷塊巖等,這些巖石中通常富含生物化學成因的氧化硅。
2)凝灰沉積型此類礦床通常是由堿性偏高的海、湖盆地內的凝灰巖中的火山玻璃轉變而成的。沸石為斜發沸石、鈣交沸石、絲光沸石、毛沸石及菱沸石等。常形成近單礦物沸石巖的大型礦床。